首页 > 中国高端品牌网 > 空间 > 内容页

古黄河、古淇河与卫河的关系

2023-08-27 04:19:33 来源:百科

古黄河、古淇河与卫河的关系


【资料图】

历史上,在今天鹤壁市区域的南部曾经并排流淌着两条河流——古黄河与古淇河。几经演变,古黄河在今鹤壁市区域已经消失不见,古淇河的后半段河道也已经演变成为了卫河河道的一部分。

那么,古黄河、古淇河与卫河三者之间的关系是什么呢?

我们从古黄河、古淇河与卫河的历史地理说起。

一、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5年)以前时期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5年)以前,古黄河从今浚县新镇镇进入浚县境内,黄河向东流过大伾山脚下,然后北折流到今汤阴县五陵镇附近进入今内黄境内,此即为“禹贡大河”豫北段黄河故道。

这一时期,古淇河从今淇门村附近由南北流向改为东北流向,经过今大伾山西部流经今浚县屯子镇,然后在今汤阴县《诗经•邶风》故里——邶城东边流过,最后在今汤阴县五陵镇北部注入禹贡古黄河。

这时候,古黄河与古淇河在今鹤壁市南部区域并排流动,淇河是古黄河的支流,在淇河及其支流——清水河两岸诞生了黄河文化与诗经文化。《诗经•卫风》、《诗经•邶风》与《诗经•鄘风》中有大量描写黄河与淇河风光的诗句。

二、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5年)时期

周定王五年(公元前605年),黄河在古宿胥口改道南移,古黄河在浚县大伾山由南北流向改为向东北方向流动,经今濮阳市北部流到河北馆陶再东北方向流向大海。从此,古黄河离开了今浚县县城北部以及今汤阴县五陵镇的附近的禹贡河道,在这里留下了禹贡黄河故道。

这一时期,古淇河仍然从火龙岗坡流经邶城东部,然后注入古黄河改道后留下的旧河道内,这时候的淇河河道与禹贡黄河故道合称“白沟”。我国著名的历史地理学家史念海先生认为,白沟的名字与河道内有众多的河蚌贝壳有关。

这时的淇河沿着白沟在今河北馆陶附近注入改道后的黄河,仍然是黄河支流。

三、 晋定公十八年(公元前494年)时期

晋定公十八年(公元前494年),由于黄河向北在今淇门村附近淤塞阻挡了古淇河向东的河道,古淇河在今浚县淇门村附近向南流动直接注入了古黄河。这也就是古书《竹书纪年》说的“淇绝于旧卫”。

汉武帝元光三年(公元前132年)黄河在今河南濮阳西南滑县附近的瓠子口决口,黄河再次向南摆动。

这时的淇河依然是黄河支流。

四、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时期

建安九年(公元204年),曹操遏淇水入白沟,在今浚县淇门村附近把淇河又改入淇河故道和黄河故道内。然后,曹操在邺城开挖人工渠把邺城与白沟连接起来。

曹操在今鹤壁市南部区域内开挖的运河,形成了后世隋唐大运河的雏形。

《水经注》中把“淇河与白沟”称为“清淇河”,清淇河在今天津附近注入渤海。

淇门村

这时候的清淇河与黄河并排流动在今鹤壁市南部区域,已经不再是黄河的支流了。但清淇河的身体内天然有古黄河的基因,与古黄河有着分不开的缘分。

五、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时期

大业四年(公元608年),隋炀帝杨广在曹操运河的基础上开挖隋唐大运河,基本形成了今天卫河的模样,但它不叫“卫河”,而是叫“永济渠”。

这一时期,永济渠独立成为人工运河,但依然与古黄河并排流动在今鹤壁市南部区域。

这一时期,淇河演变成为了永济渠的支流。

在洛阳,永济渠与通济渠会合形成了隋唐大运河。通过黄河,隋唐大运河把南北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了一起。

永济渠与淇河、黄河难解难分。

六、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时期

南宋建炎二年(公元1128年),为抵御金兵,东京留守杜充在滑州李固渡(今滑县沙店西)掘开黄河右岸,从而使黄河开始逐渐改道南下。金章宗明昌五年(公元1194年),“河决阳武(今河南原阳县)故堤,经封丘、长垣、东明直抵徐州入淮”,黄河南徙彻底离开了豫北。直到清咸丰五年(公元1855年),黄河从今开封市兰考县铜瓦厢北决脱离淮河河道,然后夺济水河道入海,形成了今天的黄河河道。今天的黄河虽然流经豫北濮阳,但已经离古城黎阳很远了。

从此,黄河彻底离开了古黎阳、离开了今鹤壁市区域。

由古淇河发端形成的永济渠,在宋代被称为“御河”,在明代被称“卫河”,至到今天。

近代,卫河逐渐演变成为了海河的支流,好像与黄河没有了关系,但卫河天生流动着古黄河的血液。

今天的卫河是由历史上的古淇河及其支流与古黄河河道共同形成的。

另外,流经就鹤壁市境内的汤河与羑河是卫河的支流。所以,我们把鹤壁市的河流文化全部归入黄河文化,是有充分的理论依据的。

关键词:
x 广告
x 广告